您所在的位置:
 首页 > 出行导游频道 > 人文历史 > 历史溯源 带您追溯鼓浪屿的万年变迁

历史溯源 带您追溯鼓浪屿的万年变迁

2010-5-12 15:37:14   网友评论来源:鼓浪屿门户网站  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  鼓浪屿原是个渺无人烟的绿洲,又称“园沙洲”或“园仔洲”。元末始有人迹,逐步形成半渔半耕的村落。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,每当海涛冲击,发声如擂鼓,礁因名“鼓浪石”。留传至今成为胜景,岛也因之得名“鼓浪屿”,并在明代得以正名。

  明代鼓浪屿得以开发,1573年日光岩上出现了全岛最早的石刻‘‘鼓浪洞天”。1586年在日光岩创建了莲花庵。1650年郑成功在日光岩安营扎寨,操练水师,留下了“寨门”、“水操台”、“拂净泉”等遗址。明末,陈示京随鲁王由海入岛,协助郑成功起义抗清,其墓葬于鸡母山。 

鼓浪石

  1841年8月英政府舰队攻战鼓浪屿,设炮台于山顶控制厦门。1842年8月,清政府和英国签定不平等的《南京条约》,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。尔后英、美、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,其他国家则以商人、洋行经理等兼任领事在鼓浪屿活动,1902年中国政府被迫同日、美、德等签定了《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》,鼓浪屿被列强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。英、美、德、日、西班牙、荷兰、奥地利、挪威、瑞典、菲律宾等国都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,创办教堂、学校、医院、洋行。1941年12月,太平洋战争爆发,日本独占鼓浪屿。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,鼓浪屿回到厦门人民手中,从此结束了100多年的被奴役的历史。

  鸦片战争以来,一百余年鼓浪屿发展的独特历史,使鼓痕屿形成了具有浓厚人文景观、复杂历史情趣、诸多国家风格、中西合璧的“万国建筑博览会”。该岛因人均钢琴和小提琴拥有量居全国之首而被誉为“琴岛”、“音乐之岛”。而因岛内面积1.87平方公里的全步行方式被称为“步行岛”。鼓浪屿成为拥有人文景观、建筑景观、艺术与风景旅游、历史与音乐等多种精晶荟萃的著名岛屿。

【分页导航】
   [编辑:孙哲]
查看更多评论>>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
本文关键字鼓浪屿历史溯源  鼓浪屿      
热门景区排行榜